萬世師表孔夫子
萬事師表——這是后人對你至高的評價。半部論語論天下,一生桃李盡芬芳。杏壇之上,是你平和的目光;廟堂之中,是你謙遜的回響。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那個禮崩樂壞的黑暗時期。儀封人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而如今,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還是要尊稱一聲“孔夫子”,學習他的思想,體味他的智慧,充實我們自己的心靈。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孔子曾說過的一句話,孔子以實現(xiàn)天下正道為人生目標,踏上了艱難困苦的周游列國的旅途。十四年間,躅躅獨行,未曾言棄,十四年間,有儀封人這樣的人欣賞并支持孔子,亦有如長沮,桀溺等道不同者不屑為伍,可孔子說:天下有道,巨不與易也”??v觀歷史,從古至今有多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他們不流于世俗,不屈于淫威,不耽于安樂,為天下正道奮斗著,始終如一。革命時期有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國捐軀,而今天亦有數(shù)不清的人們在各行各業(yè)勤勞奮斗著,為了祖國的明天,盡自己的力量,這些都彰顯了那勇于擔當民族重任的崇高的人格,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孔子就是這種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千百年來只令人肅然起敬。
《論語、述而》中。有這樣一段,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意為:自己帶著十條干肉來求學,我沒有不教的。這里的束脩可以理解為孔老夫子一種堅守禮儀的固執(zhí),固執(zhí)之余還有一點可愛。孔子桃李天下,自己也主張“有教無類”孔子之子弟,既有像子貢那樣的富商,也有如顏回那般瓢飲簞食貧困出生之人。他們貧富差距明顯,但卻能生在一間屋子里聽孔子授課。在今天義務(wù)教育,為每個中國孩子都付出了一份束脩,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同等優(yōu)秀的資源。近年來,一些私立學校將學生家庭條件也納入學生入學個人評判標準內(nèi)。這樣的行為直接無視了教育公平的標語。反而織就一張巨大的隱形篩網(wǎng),造成學生的兩極分化,所以,我們今天要更加倡導(dǎo)教育公平,繼承孔子一視同仁的教育理念。
《禮記、中庸》說:“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彌;辟如登高,必自卑?!笨鬃拥闹腔圩罱K落實為一種行動著的生動的精神,貫穿在立身處世的各個方面。它常常由平凡平淡漸漸至于偉大或神奇,它意味著遠方,又是邁向遠方的開始,意味著巔峰,又是攀向巔峰的起點。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1872935735@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