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8年,王冕八歲,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
2018年,王晃二十歲,大二學生,他不想去聽課,每月花一千元雇傭同學替他去聽課,應付老師點名。
【寫作參考】僅供參考,不是必考。
說明:王冕是元代著名畫家,王晃(化名)是當代某大學生。
設想:王冕長大之后有怎樣的人生?王晃在中小學是怎樣讀書學習的?
……
追問:王晃為什么發(fā)生這些變化?發(fā)生這些變化令人遺憾,但發(fā)生這些變化是否是王晃的個人原因?追問原因是不是比簡單的道德判斷更有意義?
【解析】
王冕求學成才的經(jīng)歷,歷來是讀書人自強自立的標桿。王晃雇人聽課,逃避學業(yè),是當代大學生的怪象之一。同姓之人的不同態(tài)度,前代與后代的天壤之別,站在歷史和時間的維度上,我們需要再一次叩問學習的真諦。
求知是檢驗一個人品質(zhì)的快捷方式,雖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認知有失偏頗,但是一個摒棄學習的人,在人格魅力總歸要打個折扣。知識,是前人萃取時間的精華留給后世的財富,究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還是任由知識之樹枯萎?孰輕孰重,孰是孰非,何去何從,傳承是避無可避的職責。
青春在歲月中流逝,智慧在學習中沉淀,那些為世人所看重的事物皆是繁華過處,纖細未留,一生的漫長旅途,唯有知識是一路相伴的朋友,唯有求知才能挽留住這份友誼?;脝滩妓沟脑挘寒斈愦勾估弦樱闶窃敢獬蔀樽訉O眼里只會念叨一些老掉牙故事的老人家,還是愿意成為后代們時刻需要垂詢的智慧錦囊?這一生,時時刻刻不能停止對生命的思索,正因如此,時時刻刻不能停歇對知識的求索。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