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傳統(tǒng)社會的人生信條,很多人不甘做普通人,不愿過平凡的生活,一旦成功,便自命不凡。教育家陶行知曾在重慶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一位學生將這句話改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下人”。陶先生則認為,在公平合理的社會,不應(yīng)該有“人上人”和“人下人”,只有“人中人”?!拔覀兪莿诳啻蟊娭械囊粏T,我們都應(yīng)該是‘人中人’?!睆拇艘院?,育才學校學生的寢室里端端正正地貼上了這樣一幅對聯(lián):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中人。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題
本題目屬于任務(wù)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重點考查價值觀和思辨能力,引導(dǎo)青年思考人生發(fā)展問題。從“人上人” “人下人”和“人中人”的理解 ,都需要考生考慮以什么樣的價值準則來評價其正誤。三種觀點的前提都是“吃苦”,前提是沒有錯誤的,關(guān)鍵是在做人問題上的分歧,到底要讓學生追求一種什么樣的境界,我們的社會成為什么樣的社會,我們要塑造什么樣的人才,這應(yīng)該是作文立意的目的 。
優(yōu)秀范文
“吃苦”方成“人中人 ”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边@是傳統(tǒng)社會的人生信條,這里所說的是“苦中苦”,乃是指人生之重大磨練。這句話放到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只有嘗盡人生磨練之苦,才能成人。
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常常要吃三種苦:第一種是自律之苦,這是一種毅力之苦,只有達到高度的自治、自律,還有毅力的苦,做事情才會無往不利。第二種是獨處之苦,所謂獨處之苦,就是寂寞之苦,寂寞地讀書,學習,成長,在寂寞中不停地鍛煉自己。第三種苦是思考之苦,就是吃腦力苦,無論你學習什么,都要用心去思考,甚至是殫精竭慮。只有這樣,我們走上社會,才能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那么到底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是傳統(tǒng)社會的人生信條,很多人不甘做普通人,不愿過平凡的生活,一旦成功,便自命不凡。就像《儒林外史》中的范進和周進之流,一生匍匐于科舉制度之下,苦讀大半生,考上了,便進入仕途,成為脫離民眾,甚至欺壓民眾的“人上人”,考不上,便淪為孔乙己那樣的社會多余人。吃苦是對的,但吃苦的目的卻不值得推崇。
育才學校的學生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下人”。
“人下人”怎么理解,可以理解為能吃苦耐勞,從基層做起,鍛煉人生能力的人。這樣理解當然可以,但是有“人下人”,就有“人上人”,但是讓吃苦的人居于人下,讓什么樣的居于人上呢,讓不吃苦的人居于人上么,這就更沒有道理。有句話說得好:哪有什么歲月靜好,是有人在負重前行。仔細一想?yún)s又令人不解。負重前行,甘做“人下人”當然應(yīng)該歌頌,但若是為不勞而獲的“人上人”負重前行,公平么?生而為人,誰沒有對這個社會的一份擔責呢?誰是“人上人”,誰又是“人下人”呢?
陶行知老師說:“我們是勞苦大眾中的一員,我們都應(yīng)該是‘人中人’?!?span style="display:none">sNv答案圈
這話說得中肯。在理想的社會中,無所謂“人上人”,“人下人”,人都是平等的,這正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抖Y記·禮運篇》中所云:“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奔热惶煜聻楣?,人也就無所謂上下,都是其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擔著自己的一份責任負重前行,就像55顆北斗,每一顆都有自己的作用。這樣的人才是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人。
“吃苦”方可“成人”,成為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對社會有用的“人中人”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