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下面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一位臺灣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寫了這樣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陽光改變了空氣的氣味?!币晃淮箨懺u論家說:“這樣寫很好,用的是美文筆法,善用通感,講究煉字,刻意經(jīng)營?!蔽铱戳瞬唤麊∪皇?,因為我的女兒4歲時就“通感”過。冬天里我時常曬被子,晚上睡覺時女兒說:“媽媽,我最喜歡睡曬過的被子,里面有太陽的味道?!逼查_母女親情不說,平心而論,我覺得女兒的話說得比散文家更生動些。記得一位大畫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藝術(shù)家?!辈恢裁淳壒?,有不少孩子長大了反而變蠢了呢!
題意剖析:
這則材料涉及到四個人物:臺灣女作家,大陸評論家,“我”,“我”的女兒。中心人物是“我”,中心內(nèi)容是“我”的評價和“我”的疑問。與評價有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語是“啞然失笑”和“平心而論”?!靶Α笔裁??“笑”評論家說臺灣女作家“善用通感”,而“我的女兒4歲時就‘通感’過”?!罢摗笔裁??“我覺得女兒的話說得比散文家更生動些?!薄拔摇钡囊蓡柺牵骸安恢裁淳壒?,有不少孩子長大了反而變蠢了呢!”
一般同學根據(jù)“我”的疑問與評價提煉觀點,可能會認為孩子長大了之所以變蠢的原因是長大了失去了兒童時的天真,變得世故、做作起來。因此立論為:只有保持真純的童心才能富有想象力。于是在論述中揭示原因,大談成年人的社會對孩子靈魂的污染,甚至大批應試教育的危害性。
范文:
“隨意”“克意”與“刻意”
小孩子年幼無知,口無遮攔,出語隨意,常常受到長者的斥責。因而待其年歲稍長,便鬧起“深沉”來,遇事常三緘其口,大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味道。
四歲的小女孩可以說“被子有太陽的味道”,而此語絕不可能出自成人之口,即使有想這樣說的,也定會怕遭人哂笑而將此通感妙句置之腦后。作家到底不同些,慘淡經(jīng)營之下可以寫出“陽光改變了空氣的氣味”的句子,評論家則理所當然地捧為“美文”。然而,均之二句,后者豈能與前者媲美?
也許有人說,成人的想象力的確不如兒童。但筆者認為,原因絕非如此簡單,這里面還有一個“刻意”與“克意”的問題。
看看孩子們,沒有幾個是“克制自己的心意”的,正如大人們所說,他們的自我控制力不強,不懂得世故人情,不知道什么該講、什么不該講。然而正是這樣一種“隨意”,讓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童言無忌,自然有許多荒唐可笑的妄語,但也不乏生動瑰奇的妙言。孩子們一旦長大了,抑制力增強了,“隨意”即變成了“克意”,克制自己的想象,束縛自己的思維,一頭鉆進這個碌碌的成人世界。他們“成熟”了,“世故”了,因怕人譏笑而不敢一展心中美好的向往,因顯示自己的老成而不去追求自由隨意的空間。每個人都在努力的“克意”,想象力又從何而來?
至于我們的藝術(shù)家們,自然要稱“刻意”了,但“刻意”是頗費心思的事,因為它不僅不能“隨意”,而且必須在“克意”的基礎(chǔ)上超脫世俗,挖空心思,才能制造出諸如“陽光改變了空氣的氣味”之類的所謂“美文”。當然,這種“美文”是“刻意”之作,難免生澀冷僻,除了幾個都“刻意”的人為之叫好,互吹互捧之外,大眾只能望著這些“美文”發(fā)呆??磥?,“刻意”造出的東西的命運,還是在不可數(shù)之數(shù)。
為什么“刻意”反沒有“隨意”好呢?這首先要歸罪于“克意”,克制了自己自然的想象,怎會有形象與自然的統(tǒng)一呢?可見,“刻意”無須“克意”,這才是讓成年人插上想象翅膀的途徑。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