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漢語大詞典》中的解釋為“和善,心地好”。網(wǎng)上對該詞另有解釋:(1)懦弱愚昧;(2)以無須出力為條件而對別人懷有良好的愿望。
人們對“善良”有著不同的理解。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分析】
該材料屬于事實型,只是列出“善良”的字典義,以及網(wǎng)絡(luò)上的“歪解”。
其實,只要和字典義解釋不一致,任憑你如何歪解,都是不足以改變善良的本質(zhì)的,都是錯誤的。換句話說,歪解了,就根本不是“善良”的本義了。所以,對于歪解,我們要理直氣壯地說:“不”!善良,豈容踐踏!
問題是,為什么還有人對善良進行歪解呢?這是你在論證時要進行分析的一個方面。
這其實也很簡單——一些人,用心險惡,借助否定“善良”這種美德,進而詆毀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而有些人,則是為了功利,撈取好處。
對此,我們要理性看待、認真辨別,不為“浮云”遮望眼。
【范文簡析】
“善良”豈容踐踏
如今,一些無德之徒,什么都可以拿來惡搞,這也似乎成了一種時尚——英雄被污蔑,美德被嘲笑,事實被歪曲……毫無道德底線。
傳統(tǒng)美德“善良”在今日似乎也變了味兒,成為懦弱愚昧的代名詞,甚至是無須出力、卻對別人懷有良好愿望的借口。這種歪解,實在令人難以承受。善良,是“和善,心地好”,是傳統(tǒng)美德,豈容污蔑與踐踏!
【引用原材料,得出論點——善良,是傳統(tǒng)美德,豈容污蔑與踐踏!】
“善良”,是一個人對弱者的同情與理解,并施以具體的行動對其幫助??鬃诱f:“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數(shù)千年前的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也認為,“善”是符合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行動。
善良,是我們心中的褒義詞,代表著人性的道德,是人們盼望他人也能過上美好生活愿景的集合。
【論證“善良”的本質(zhì)——用行動幫助他人,希望他人生活美好?!?span style="display:none">4NJ答案圈
將“善良”等同于“懦弱愚昧”,我想其中存在的是個體的原因。當“善良”成為個體對外界不愿意了解的惰性的粉飾之物。當個體無暇沉靜下來思考,而只是一味地做“好好先生”,并想要用“善良”來制止一切紛爭,這樣的“善良”就成為了人們加以掩飾自己“無能”的“外套”。這樣的“善良”還能作為我們立足社會的要素嗎?還能幫助我們在這個還不夠善良的世界將“善良”發(fā)揚光大嗎?只怕是不能吧。此時的善良,其實早已談不上“善良”,而只能以“懦弱”與“愚昧”稱之,似乎更為妥當。但,必須明白,這已是懦弱的表現(xiàn)了,而懦弱絕對不是“善良”。
【分析將“善良”等同于“懦弱愚昧”的個體原因及本質(zhì):沒有是非觀念,和稀泥;如此,已經(jīng)不是“善良”?!?span style="display:none">4NJ答案圈
同時善良的另一網(wǎng)絡(luò)釋義為“以無需出力為條件,而對別人懷有良好的愿望”。這其中透露出來的是社會層面的功利意味了。我想,“以無需出力為條件”,將其作為善良的前提,其實已經(jīng)包含著功利的意識了。這樣的善良,不同于托爾斯泰為解放勞動者自愿損害自身貴族利益而寫作的善良,有別于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為喚醒國民、拯救民族的善良,也異于儒道核心“為往圣先賢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下百姓能擁有更好的美好未來的愿景的善良……帶著謀求回報的心思的善良,就無法稱之為善良。切莫讓功利心理鉆了空子,而只將“善良”作為擋箭牌為自己謀利。這種將個人利益作為行善的前提,或者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善良,也是對真正善良的踐踏。
【分析將“善良”解釋為“以無需出力,而對別人懷有良好愿望”的原因及實質(zhì):有功利思想,不愿意付諸行動。】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