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中國從孔子時代起就強調子女要“孝順”父母,在父母面前永遠保持發(fā)自內心的和顏悅色。中國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父母往往也習慣于為子女的人生作出規(guī)劃,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一般比較親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時代起,他們的倫理和文化就是以個人為本位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孝順的概念,只有“友愛”的說法。子女成年之后即離開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體系,父母也從不對子女的將來做過多的干涉或過分的幫助,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比較松散而平等。
作為一名即將成年的高三學子,你有什么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解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材料圍繞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站在中西方不同的角度客觀闡述不同的做法與理念。材料并未評價孰優(yōu)孰劣,且兩種做法和認知對比較為明顯,要求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闡述體驗和思考,思辨性較強。寫議論文,若贊同中國式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則需把西方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作為對比點深入闡述;反之亦然。也可評述兩種關系各自的優(yōu)缺點。寫記敘文,則需要具體的生活事件和深度的情感體驗,并滲透對中西倫理文化的認知和態(tài)度。
正確立意:
1.在親近中獨立。
2.論子女與父母的友愛關系。
3.孝順與友愛,兼而有之。
4.平等與孝順,兼而有之。
5.爸媽,我想和你們做朋友。
范文:
在親近中獨立
中國人從孔子時期就強調兒女要孝順父母,在父母面前永遠保持發(fā)自內心的和顏悅色,父母往往對子女的人生習慣性的進行規(guī)劃,自立后也往往與父母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而西方國家從雅典城邦時代起就認為應該以個人為本位,父母與子女之間象兄弟朋友一樣,可以互相打鬧,互相游戲,父母不能決定子女的未來,不能過多地干涉和過分地幫助子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友愛的。
中國古代提倡“愚忠”“愚孝”,提倡毫無原則的服從和尊敬。近代這種提倡雖然減少,然而父母對子女的影響仍不容小覷。有些父母認為自己閱歷豐富,著手為子女規(guī)劃人生,并堅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子女能少走彎路,但事實證明,未必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從小便被父母護在手中,人生規(guī)劃由父母指引,即使成年之后,父母與子女依然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這種親近的中國式家庭關系,使得一個人的未來多半取決于他的父母,而并非自己。父母愛子女,甚至沒有原則地溺愛,以致有些愛變得扭曲,比如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巨嬰”就是父母包辦子女一切的結果。
而西方文化在這方面恰好不同,他們更注重于個體的思維理念,相比中國的關愛,西方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可以用“友愛”形容,他們更注重平等,更注重孩子的思維,他們會盡可能擴大孩子自主空間,減少對孩子成長的干涉及過多的幫助,他們更喜歡啟蒙孩子的天賦,讓孩子自己去尋找未來。他們的及時放手,有利于激發(fā)孩子的潛能,發(fā)揮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由自己做主,后果也由自己承擔,這有利于他們及時獨立,早日融入社會。同時對父母也是一種解脫,可以早日享受自己的生活。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西文化逐漸交融,西方教育理念也逐漸融于我們的生活,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在成長過程中難以改變,對于父母的依賴已成為一堵高墻,而我們也試著翻閱,卻無從下手。青春期的我們很多時候對于父母的建議表示出極大的抗議,因為從小的“圈養(yǎng)式”教育,使得壓抑的自由無從釋放,慢慢開始燃燒。我們也開始追求以“自我”為中心,很多時候更重視自己的感受,但因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有些成年人曲解了這種個性的釋放,將此稱為“叛逆”。
如今正處于中西文化碰撞的時代,作為即將成年的高中生,我們也有了自己最基本的判斷能力。我們并不是“叛逆”,而是想讓父母感受到真實的我們。我們想活出自己,希望與父母能夠像朋友一般一起成長,而父母們也應該從傳統(tǒng)的理念中走出來,不要過多干涉子女們的決定。
沒有必要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意思來,青年人在與父母親近的同時,應該有自己的思考,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在親近中獨立。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