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市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第六次月考語文試題及答案小編已經(jīng)收集整理完成了,需要的伙伴及時來答案圈查看哦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高二年級第六次月考語文試題
第Ⅰ卷閱讀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絲綢之路與中西方文明交流
劉敏 岳亮
在文明初起的時代,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處的夜空。一邊天 生仲尼,萬古長夜將盡;一邊柏拉圖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陽光》雖然兩個大陸中間 的廣漠橫無際涯,峻嶺層巒疊嶂,但聲聲駝鈴卻串起了東西文明匯聚、世界民族交融 的動人故事,一卷卷綺麗的絲綢渲染了沿途壯美的風景。這條溝通中西、美麗而又滄 桑的文明紐帶就是絲綢之路。
作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條實際通道,絲綢之路有著多條路線和悠久的歷史。 春秋戰(zhàn)國之際,隨著古代游牧民族的腳步,東西方之間貿易往來己經(jīng)開始,其路線被稱 為“草原之路”-這就是絲路的前身。草原之路,從黃河中游,北上經(jīng)蒙古草原,越 阿爾泰山脈進入哈薩克草原;再經(jīng)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達多瑙河流域。正是通過這 條道路,當時為中國所獨有的絲綢進入西方世界。到兩漢時期,張騫受命西進通使西 域,正式宣告了陸上絲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杜會的繁榮,先進的文明,開放的 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國來華貿易,陸上絲路弦歌不絕,海上絲路也逐漸建立起來。
絲綢之路是一條鮮活的道路,它不僅加強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還 加強了彼此間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時期,中國與波斯一直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系,雙方使者不斷,相互之間的 文化交流豐富多彩,不論是作為波斯物質文化代表的金銀器,還是作為精神文化的景 教、摩尼教,都從波斯傳入了中國,豐富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撒馬爾罕壁畫上 手捧絲絹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獻對中國物產(chǎn)、工藝傳入的記錄,以及大量瓷器、絲織品的考古發(fā)現(xiàn),都說明了中國文化向西傳播的廣度和深度。事實上,古代中西之間的交流,不論是絲綢、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質層面的物品,還是佛教、景教、伊斯蘭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層面的結晶,都是通過這條東西交往的道路雙方交流的。
在絲綢之路匯聚的多種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處,和諧共存。漢唐時期經(jīng)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思想觀念以佛教的影響力最為巨大。中華王朝不論迎佛也好,辟佛也罷,都展現(xiàn)了佛教對代表中國意識形態(tài)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闐王國是絲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是商人駐足之處,也是西行東來的僧侶歇腳所在。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寶殿主尊是佛像,佛像兩邊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則往往描繪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絲路上的諸神之間并沒有戰(zhàn)爭,而是安然地保佑著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繆爾·亨廷頓的觀點,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認知身份的差異而存在著激烈的沖突。但歷史經(jīng)驗表明,在沖突之外,文明之間還有著更為廣泛的交流和競爭。公元751年,唐王朝與大食爆發(fā)戰(zhàn)爭,史稱“怛羅斯之役”。這件小小的戰(zhàn)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隨大食軍隊西歸,直接導致了以中國造紙術為代表的科技西傳。隨后,中亞撒馬爾罕形成了一個造紙中心,并在以后的歲月中將造紙術從西亞傳入歐洲,埃及人的紙草和羊皮紙開始退出舞臺??梢哉f,怛羅斯之戰(zhàn)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極具象征性。拋開軍事上的勝敗不論,中國文明與阿拉伯文明在怛羅斯之外的廣闊空間里競爭并共生,對雙方文化的發(fā)展都極具積極意義。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諧共存,這正是絲綢之路留給我們今天最可寶貴的財富。
(節(jié)選自《絲綢之路與中西文明交流》,有刪改)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東西文明初起時代都誕生過開啟文明的巨星,絲綢之路則突破了地域隔閡使不同文化走向交融,成為穿越時空的文明長廊。
B. 春秋戰(zhàn)國時的“草原之路”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前身,兩漢時期張騫受命通使西域,使其發(fā)展為主干道,唐代時它變得更加繁忙。
C. 一些西方的現(xiàn)存壁畫、文獻記錄及考古發(fā)現(xiàn),都印證了中國文化曾經(jīng)有過西向傳播的事實,而且對西方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入的。
D. 佛教經(jīng)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之后,雖經(jīng)歷中華王朝不不同的好惡態(tài)度,但仍對代表中國意識形態(tài)的儒家思想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草原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前身,這是東西方交流的商貿之路,是春秋戰(zhàn) 國時期由我國古代的游牧民族開拓的。
B. 中國與波斯的交流持久而友好,雙方既有吻質層面的眾炙4品的交易,更有代 表精神層面的各種宗教文化的交流。
C. 絲編之路上修筑的佛寺,為往來于東西方的商人和憎侶提供了方便和保佑,更 反映了多種宗教文化的共生共榮。
D. “怛羅斯之役”勝敗的影響,相較于以中國造紙術西傳為代表的文化交流的意 義,其軍事層面的意義顯得微不足道?
3. 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方文明的蜇要紐帶,千百年來始終充滿著活力,其意義至今仍對沿路國家、民族的交往產(chǎn)生積極影響。
B. 因為唐代社會的繁榮,先進的文明,開放的文化,海上絲路在唐代也逐漸建立起來,這與陸上絲路形成的原因是一樣的。
C. 塞繆爾·亨廷頓認為,不同種族因文化的差異會產(chǎn)生一些激烈的沖突。但在某種意義上,即便是沖突,也無礙文明的交流。
D. 怛羅斯之戰(zhàn)不經(jīng)意間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機,它體現(xiàn)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的多元性、文明交往和和諧共存的鮮明特征。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題詳解】
試題分析:依據(jù)文意,成為主干道的不是“草原之路”,應是張騫出使之路。
點睛:考核概念的題目的命題點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內涵、外延,注意的錯誤主要是范圍不當、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問等類型。命題的方式經(jīng)常是對文中相關概念的要點進行組合,或對文中的句子進行轉換,或是改變文中句子之間的關系。此題B張冠李戴。
【2題詳解】
試題分析:根據(jù)文意,“其軍事層面的勝敗顯得微不足道”過于絕對。
【3題詳解】
試題分析:陸上絲路是雙方貿易互動的結果,而海上絲路則是唐代社會的繁榮、先進的文明、開放的文化對世界各國吸引的結果。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機火車
①父親扒過火車,在浙贛線上。
②他扒的是拉煤的貨車?;疖嚱?jīng)過車站時,父親挑著一擔米糖,身影如風,和火車進行賽跑。他的腳下,像裝了風火輪一樣,越跑越快。就在火車駛離站臺的一瞬間, 父親縱身一躍,一手穩(wěn)穩(wěn)地托住肩上的擔子,一手凌空攀上車門邊的把手,三下兩下, 身手敏捷地上去了。彼時,天邊夕陽正在緩緩墜落,在這個背景的襯托下,父親站在 火車頂上黝黑的剪影,偉岸,如松。
③其實,這是我理想中的父親,和兒時連環(huán)畫上的鐵道游擊隊差不多。父親個子 瘦小,身單力薄,別說是挑一擔米糖追趕火車,就是讓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點的擔 子,也是吭哧半天,舉步維艱。但是,他確實扒過火車,在浙贛線上。
④我老家豐城以產(chǎn)煤而聞名江南,素稱煤海,浙贛鐵路特意在這里設了一個小站, 每天挖出山一樣的煤炭,從小站的煤場裝運出發(fā),過樟樹’過新余,過宜春,過萍鄉(xiāng), --路西行到達湖南株洲,然后換火車頭,轉京廣線南下或者北上。我的家,就在小站 二十里地開外的一個小山村。
⑤1997年冬末的黃昏,萬物蕭條,母親挑著一對空籮筐,走在去鎮(zhèn)子的路上,父 親袖著雙手,縮頭縮腦,亦步亦趨,跟在母親的背影里?寒風凜冽,如刀,從平原那 邊一刀一刀割過來。兩個人走到鎮(zhèn)上時,又冷又餓,幾乎要虛脫。母親娘家的舅舅住 在鎮(zhèn)上,開一鐵匠鋪。母親帶著父親在她舅舅的店里,厚著臉皮喝了兩碗稀粥,仰仗勇舅擔保,在鎮(zhèn)子東邊的糖坊里賒了六十斤米糖。
⑥和往年一樣,母親摸盟又送了五規(guī)路,把擔子擱下,緊了緊父親扎在破棉桃上 的腰帶,叮囑道:“小心點兒,一家人能不能過個年,就看米糖能不能賣出去了,澈 指望你了?!焙诎抵?,父親點了點頭。母親又從懷里掏出兩枚煮熟的雞蛋,放進父條 里面襯衣的口袋里,說:“明天你生日,帶上吧?!备赣H又是點了點頭,然后在母親的注視下,挑著六十斤米糖,一步三頗,嘴邊呼呼地冒著白氣,像只鴨子一樣 晃,朝煤礦火車站的方向一路歪下去。
⑦不遠處的村隱在荒涼的山坳間,燈火稀疏,偶爾幾聲狗吠,在寒冬的夜紀 中,空蕩蕩地響起,空蕩媒地落下。父親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凌昆四點|終于到了 煤礦火車站。偌大的車站,空蕩無人,幾盞昏暗的路燈,亮在半空中,異常冷清。
⑧父親觀望了一陣,然后蹲在鐵路腳下,從籮筐里摸出兩個用針線縫補起來的大蛇皮袋,將籮筐套在里面扎牢固,還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長的麻繩。忙完這些,他爬上火車尾部的一節(jié)露天車廂,手攥住麻繩的另一頭,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樣,站在車 頂邊沿,將那兩個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
⑨這時,一盞馬燈從板道房里游離出來,燈光昏黃如豆?父親忙貓腰隱在旮旯里, 心里無比恐慌。那盞馬燈一路逡巡,從車頭到車尾,走走停停,走到父親這邊的車廂 停住了,父親聽見腳底下有男人甕聲甕氣的嘀咕聲:“今天老漢我六十歲生日,高興 哩,每人發(fā)六個饅頭?!本o接著,車下扔上來一個塑料袋,準確無誤地砸在父親頭上。父親瞬間明白了什么,忙站起身去看 個穿鐵路制服的老人,舉著馬燈,左腳有
些跛,已經(jīng)踅回身,一髙一低地朝車頭擺去,不時往車廂里扔東西。
⑩原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沒想到還有一群同路人,更沒想大家早已在老人的眼皮 底下。父親看著老人遠去的燈光,溫暖無比,他想說些“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之類 的祝福話,但話到嘴邊,還是咽了回去。父親捏了捏自己襯衣口袋里兩枚圓溜溜的熟 雞蛋,踏腳望了望老家小山村的方向,眼淚無聲地涌了出來。
?火車是在第二天下午才出發(fā)的?;疖囈宦曢L鳴,渾厚深沉,驚醒了沉睡在煤堆 里的父親.他蓬頭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個挖煤工。父親探出腦殼,警覺地看了 看四周。冬天的下午,沒有陽光,天幕低垂,病懨懨的,滿是陰鐘。遠處,是枯瘦的 山水,空曠的田野,還有一排排光禿禿的直刺向天空的甶楊樹?;疖囘^掉樹,過新余, 過宜春,一路呼嘯,向西駛去。火車頭噴出的一團團白霧,在暗啞的黃昏里,炊煙一 樣裊裊升起.把父親看得如癡如醉.
?父親心想,家里該喂豬打潲,做晚飯了。
(取材于夏陽的同名小說)
4.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 生活中的父親跟連環(huán)畫上的鐵道游擊隊隊員差不多,擅長奔跑、跳躍,攀爬火車時身影如風,動作敏捷。
B. 母親娘家的舅舅生活寬裕,但不愿招待親戚,父母只能厚著瞼皮喝了兩碗稀粥,這反映出貧困年代親情的淡薄。
C. 母親精明強干,勤儉持家,小說以母親這一形象襯托父親形象,說明貧苦生活能使人由懦弱變?yōu)閳詮姟?span style="display:none">VuC答案圈
D. 小說選取冬末的黃昏、夜晚、下午等三個時間點展開敘事,并分別穿插環(huán)境描 寫,使父親這一形象豐滿,富有感染力。
5. 在第⑩段中,火車出發(fā)前,父親的眼淚“無聲地涌了出來”,而在第的段中, 火車出發(fā)后,父親又“如癡如醉”。這是為什么?請作簡要分析。
6. 小說中的父親是怎樣的人物形象?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4. D 5. 火車出發(fā)前,父親“捏了捏兩枚熟雞蛋,踮腳望了望老家小山村的方向",這兩個動作暗示出,父親想起了家,想起了妻子及自己的生日,濃濃的親情感動著他,過日子的艱辛考驗著他,種種復雜的情感使他的眼淚“無聲地涌了出來”.而火車的出發(fā),意味著“賣米糖”的希望就要實現(xiàn),一家人就會有飯吃,就能過個年,于是心情舒暢,看著火車頭噴出煙霧“如癡如醉”.意思對即可.
6. ①體質較差.“個子瘦小“身單力薄”“挑稍微重一點的擔子,也是吭哧半天,舉步維艱”等.
②懦弱膽小.跟在母親身后,縮頭縮腦,亦步亦趨等.
③懦弱中有著堅強.雖體質差,膽子小,但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而敢于扒火車賣米糖.
④感情豐富.對穿鐵路制服的老人充滿感激之情,對家庭親情有著充分的體驗,對困苦生活有著辛酸之感等.
【解析】
【4題詳解】
試題分析:A項,應是想象中的父親;B項,文中無據(jù);C項,不構成襯托關系。
【5題詳解】
試題分析:情節(jié)概括的題目是小說常見的題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節(jié),通過哪些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變化過程怎樣等提問方式,答題時注意分清題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節(jié),是關于哪個人物的情節(jié)。注意結合文章內容進行簡單的段落的劃分,重點注意文中表現(xiàn)情感變化的重點詞語。
【6題詳解】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題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從小說的情節(jié)入手,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或其它的側面描寫進行分析總結。如此題從“跟在母親身后,縮頭縮腦,亦步亦趨等”等情節(jié)中概括出其“懦弱膽小”的性格特征。
點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題目應該首先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肖像和其它側面的描寫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結合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即列舉文中反應該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區(qū)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關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點之間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題不要只簡單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題從“體質較差”“懦弱膽小”“懦弱中有著堅強”“感情豐富”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舉具體的事例進行分析。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智慧醫(yī)療是一種以患者數(shù)據(jù)為中心,融合物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與大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的醫(yī) 療服務模式。這一模式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數(shù)據(jù)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和遠程服務。數(shù)據(jù)獲 取由醫(yī)療物聯(lián)網(wǎng)完成,知識發(fā)現(xiàn)依靠大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進行,遠程服務則由云端服務與 輕便的智能醫(yī)療終端共同提供。
以產(chǎn)檢為例,孕婦懷孕期間需要進行數(shù)次產(chǎn)檢,通常需要反復從家里到醫(yī)院檢査, 實際上孕婦的大部分常規(guī)檢查,如宮縮、胎心、胎動等都可以借助儀器完成,如果 采用智慧醫(yī)療模式.該孕婦只需要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快生產(chǎn)時去醫(yī)院產(chǎn)檢即可,其 余可以在家里通過終端設備自助完成,并將信息傳輸?shù)结t(yī)院,再由醫(yī)生給出檢査報告。
香港某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倪明選告訴記者,與傳統(tǒng)的醫(yī)療服務模式相比,智慧醫(yī)療具備多個優(yōu)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對智慧醫(yī)療推進較為積極的并非醫(yī)藥企業(yè),而是電信運營商。 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市場,電信運營商多在積極向這一領域擴張,將其視為全新的盈利增長點。
中國的智慧醫(yī)療產(chǎn)業(yè)目前仍沒有形成成熟的模式,政策及規(guī)范也有待完善?,F(xiàn)行政策按醫(yī)脘審批和監(jiān)管模式進行,不利于智詹醫(yī)療的發(fā)展,同時目前還存在對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信息保護的缺失。
(摘編自《中國證券報》戴小河《智慧醫(yī)療產(chǎn)業(yè)步入啟動期,細分領域龍頭初現(xiàn)》)
材料二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材料三:
不久前,在孫逸仙紀念醫(yī)院精準胖瘤外科治療中心,醫(yī)生利用三維可視化系統(tǒng),為一個 7 歲小女孩成功切除了一個巨大的肝母細胞瘤。
因腫瘤與周圍臟器緊密糾纏,手術的難度非常大。 “切多了,孩子很可能大出血,下不 了手術;切少了,短期內腫瘤就會復發(fā)。 ”中心副主任陳亞進說,現(xiàn)有的電子計算機斷層掃 描(CT)和核磁共振(MRI)掃描技術,都只能表達某一界面的解剖信息,醫(yī)生們只能憑經(jīng) 驗由多幅二維圖像去“構想”病灶與其周圍組織的三維幾何關系。全息投影和虛擬現(xiàn)實技 術有助于醫(yī)生完整切除病灶,病人也從中獲得更多信息。最后,陳亞進為這名女童切下了 一個直徑為 15 厘米、重達 1.4 公斤的腫瘤,出血少于 200 毫升,達到精準微創(chuàng)的效果。
(摘編自新華社《未來大家會怎么看???告訴你些醫(yī)療“黑科技” 》 )
材料四:
8月19日,在湖南某大學舉辦的第 20 屆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診斷學教學改革研討會上, 一款被稱為“大超人”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醫(yī)生”驚艷“亮相”:100 份病歷的導入和批 量診斷總共只需要 4.8 秒,單個病例僅需 0.05 秒, “大超人”利用“臨床大數(shù)據(jù)+超級計算+ 人工智能技術” ,通過 IPAD 和病人交互,根據(jù)癥狀描述開具檢查單,檢查結果出來后,系 統(tǒng)自動出具診斷結論,給出最佳治療方案,一線臨床醫(yī)生要做的只是對結論予以確認,最 終人工智能和醫(yī)生的診斷結論一致度達到 98%。
456 分!11 月 6 日晚,2017 年度國家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綜合筆試的合格線一公布,某信息機器人“智醫(yī)助理”以超出分數(shù)線(360 分)96 分的優(yōu)異成績,成為我國甚至是全球第一個 通過國家醫(yī)師資格考試評測的機器人。
(摘編自《經(jīng)濟參考報》 《醫(yī)療界的“阿爾法狗”真的來了》 )
7.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患者數(shù)據(jù)是智慧醫(yī)療服務模式的基礎。 數(shù)據(jù)獲取由醫(yī)療物聯(lián)網(wǎng)完成, 依靠大數(shù)據(jù)處理技 術實現(xiàn)知識發(fā)現(xiàn)。
B. 由“2010-2016 年中國醫(yī)療信息化市場規(guī)模統(tǒng)計表”可知,中國醫(yī)療信息化資金規(guī)模逐 年擴大,增長率則逐年遞減。
C. 三維可視化系統(tǒng)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彌補了以往醫(yī)生只能憑經(jīng)驗構想病灶與其
C. 三維可視化系統(tǒng)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彌補了以往醫(yī)生只能憑經(jīng)驗構想病灶與其周圍組織幾何系的不足。
D. 醫(yī)療界的阿爾法狗——“大超人”人工智能機器人“醫(yī)生”不僅檢查速度驚人,且和醫(yī)生的診斷結論幾近一致。
8.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對智慧醫(yī)療推進較為積極的并非醫(yī)藥企業(yè),而是電信運營商,這說明中國的智慧醫(yī)療產(chǎn)業(yè)模式目前仍沒有成熟。
B. 材料二說明,中國醫(yī)療信息化市場資金規(guī)模逐年擴大,但各年增長率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醫(yī)療信息化已進入低速發(fā)展階段。
C. 精準、微創(chuàng)一直是外科手術的追求,材料三說明全息投影和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應用,使這一目標在各類手術中能得到完全實現(xiàn)。
D. “大超人”人工智能機器人“醫(yī)生”診斷結論一致度達到98%,起決定作用的是臨床數(shù)據(jù),其次是超級計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9. 與傳統(tǒng)醫(yī)療相比,智慧醫(yī)療有哪些顯著優(yōu)勢?請結合上述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7. B 8. AE
9. (1)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遠程服務,有助于整合醫(yī)療資源,緩解看病難問題,降低就醫(yī)成本。(2)利用三維可視等人工智能技術,有助于提高醫(yī)療質量,減輕病人痛苦。(3)利用大數(shù)據(jù)處理等技術,有助于減輕醫(yī)務人員負擔,提高醫(yī)療服務水平和效率。
【解析】
【7題詳解】
試題分析:對于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把握如下幾點,一是選擇“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一項,二是選擇“一項”或是“兩項”,然后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內容,最后與文本進行比較。比如本題中,“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B項,“增長率則逐年遞減”錯誤,由材料二“2010-2016年中國醫(yī)療信息化市場規(guī)模統(tǒng)計表”可知,增長率不是逐年遞減,而是有波動,2010到2011是遞增,2011到2012是遞減,2012到2013是遞增,2013之后是遞減。
【8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題干問的是“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要求選出的是“正確的”“兩項”。B項,“中國醫(yī)療信息化已進入低速發(fā)展階段”于文無據(jù),資金增長率的降低不等于低速發(fā)展,充其量說明產(chǎn)業(yè)擴張速度減緩。C項,“這一目標在各類手術中能得到完全實現(xiàn)”有誤,該分析以偏概全,夸大事實,材料三第二段說的是“全息投影和虛擬現(xiàn)實技術有助于醫(yī)生完整切除病灶,病人也從中獲得更多信息”,文中說的是“有助于”,并非絕對。D項,“起決定作用的是臨床數(shù)據(jù),其次是超級計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有誤,選項強分主次,違背原意,從材料四來看,應是超級計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在前,臨床數(shù)據(jù)在后。
【9題詳解】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與傳統(tǒng)醫(yī)療相比,智慧醫(yī)療有哪些顯著優(yōu)勢?請結合上述材料加以概括”。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以及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概括。材料一中說“智慧醫(yī)療是一種以患者數(shù)據(jù)為中心,融合物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與大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的醫(yī)療服務模式”,可見智慧醫(yī)療有助于整合醫(yī)療資源,同時材料一以孕婦為例說明利用智慧醫(yī)療可以緩解看病難的問題,如“如果采用智慧醫(yī)療模式,該孕婦只需要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快生產(chǎn)時去醫(yī)院產(chǎn)檢即可,其余可以在家里通過終端設備自助完成,并將信息傳輸?shù)结t(yī)院,再由醫(yī)生給出檢查報告”;如材料三以具體是醫(yī)療事例為例說明智慧醫(yī)療利用三維可視等人工智能技術,有助于提高醫(yī)療質量,減輕病人痛苦;如材料四中“‘大超人’利用‘臨床大數(shù)據(jù)+超級計算+人工智能技術’,通過IPAD和病人交互,據(jù)癥狀描述開具檢查單。檢查結果出來后,系統(tǒng)自動出具診斷結論,給出最佳治療方案,一線臨床醫(yī)生要做的只是對結論予以確認,最終人工智能和醫(yī)生的診斷結論一致度達到98%”,由這些內容可以知道,利用大數(shù)據(jù)處理等技術,有助于減輕醫(yī)務人員負擔,提高醫(yī)療服務水平和效率。考生根據(jù)這些內容進行概括即可。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聰敏。武帝為贛縣時,與裴后不諧,遣人船送后還都,已登路,子良時年小,在庭前不悅,帝謂曰:“汝何不讀書?”子良日:“娘今何處?何用讀書?”帝異之,即召后還縣。
子良敦義愛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賜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給其薪蘇。郡閣下有虞翻舊床,罷任還,乃致以歸。后于西邸起古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為護軍將軍,兼司徒。四年, 進號車騎將軍。子良少有清向,禮才好士,傾意賓客,天下才學皆游集焉。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貴辭翰,皆發(fā)教撰錄。
武帝不豫,詔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醫(yī)藥。子良日夜在殿內,太孫間日入?yún)?。居幾月,?帝暴漸,內外皇懼,百僚皆已變服,物議疑立子良。武帝俄頃而蘇,問太孫所在,因召東宮器甲皆入,遺詔使子良輔政,蕭鸞知尚書事。子良素仁厚,不樂時務,乃推蕭鸞。詔云:“事無大小,悉與鸞參懷。”子良所志也。太孫少養(yǎng)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愛,既懼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與文惠太子同好釋氏,甚相友悌,其勸人為善,未嘗厭倦,以此終致盛名。進位太傅,增班劍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 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 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遣人視,見淮中魚無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門。尋薨,年三十五。
(《南史·蕭子良傳》,有刪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 門外應有異/
B. 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 門外應有異/
C. 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 門外應有異/
D. 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人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 門外應有異/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百斛”,泛指多斛。斛,舊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為十斗,后來改為五 斗
B. “東宮”,中國古代宮殿指稱,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即“太子”
C. “友悌”,與朋友相友愛。 “申之以孝悌之義” ,即把孝順父母、朋友友愛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
D. “不豫”,“豫”為安和之意, “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諱稱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蕭子良孝順有加。母親裴后因與武帝不和睦被送還,年幼的蕭子良心中不悅,廢書 不讀,這觸動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 蕭子良重義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極高的德行,他死后,蕭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蕭 子良還在西邸建了一座古齋,收集了許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邊。
C. 蕭子良禮遇賢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為他們擺出瓜果和飲料,宣揚文教。士子的 文章以及朝貴的作品,子良也讓人撰錄。
D. 蕭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傳位于子良,在遺詔中讓子良輔政,可惜子良志不 在此,對政治事務不感興趣。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子良少有清向,禮才好士,傾意賓客,天下才學皆游集焉。
(2)居幾月,武帝暴漸,內外皇懼,百僚皆已變服,物議疑立子良。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蕭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禮遇賢才,喜愛文士,全心全意對待賓客,天下有才學的人都聚集到了他這里。
(2)過了幾個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內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經(jīng)穿上了喪服,人們議論懷疑要立蕭子良為帝。
【解析】
【10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皠β摹毙揎棥吧系睢保懦鼴項、D項?!拔缸笥以弧笔÷粤酥髡Z,結合句意分析,排除C項。句意:隆昌元年,加給他特殊的禮制,可以帶劍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趨步,贊拜不用報名,升任都督南徐州。這年他病情很重,對身邊的人說:“門外應該有異常情況”。
【11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C項,“悌”為兄弟友愛,不是朋友友愛。
【12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D項,結合文本第四節(jié)內容“武帝暴漸,內外皇懼,百僚皆已變服,物議疑立子良”分析可知,武帝生前無意傳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傳言。
【13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清”譯為清雅、清高;“禮”譯為禮遇;“好”譯為喜愛;“集”譯為聚集;“焉”,兼詞,于之、于此。(2)“居”譯為經(jīng)、過了;“暴”譯為又猛又急、突然;“物議”譯為眾人的議論。
【點睛】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xiàn)象,對這些文言現(xiàn)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tǒng)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
參考譯文:
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字云英,是齊武帝的第二個兒子。自幼聰敏。武帝在贛縣任職的時候,與裴后關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經(jīng)上路了,蕭子良當時年紀幼小,在廳堂前很不高興。武帝對他說:“你怎么不讀書?”蕭子良說:“我娘在哪里?為什么還要讀書?”武帝感到很奇異,便召裴后回到了縣里。
蕭子良重道義、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極高的德行,先死了,蕭子良便賜給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個人的賦稅,供給她柴草。郡閣下有虞翻的舊床,蕭子良罷任回家,便把床帶回來了。后來蕭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齋,收集了許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邊。
武帝即位,封他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年),擔任護軍將軍,兼司徒。四年,晉升為車騎將軍。蕭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禮遇賢才,喜愛文士,全心全意對待賓客,天下有才學的人都聚集到了他這里。他喜歡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為他們擺出瓜果和飲料,讓他們撰寫文化教育的論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貴的作品,蕭子良也讓人撰錄。
武帝生病了,詔令蕭子良帶著侍衛(wèi)到延壽殿侍奉服藥。蕭子良日夜守在殿內,太孫每隔一天進去參見一次。過了幾個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內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經(jīng)穿上了喪服,人們議論懷疑要立蕭子良。武帝不一會又蘇醒過來,問太孫在哪里,于是召東宮的衛(wèi)士都隨著進宮,遺詔讓蕭子良輔政,蕭鸞知尚書事。蕭子良一向仁厚,對政治事務不感興趣,便推薦蕭鸞,詔書說:“事情不論大小,都要跟蕭鸞商量?!边@正是蕭子良的愿望。太孫從小就養(yǎng)在蕭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對他很慈愛,此前他曾經(jīng)很害怕不能被立為繼承人,從此深深地忌恨蕭子良。
蕭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歡佛教,非常友愛。他勸人做善事,從不厭倦,由此最終贏得了很大的名聲。蕭子良被晉升職位為太傅,增加儀仗為三十人,本官依舊,解除侍中職務。隆昌元年(494年),加給他特殊的禮制,可以帶劍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趨步,贊拜不用報名,升任都督南徐州。這年他病情很重,對身邊的人說:“門外應該有異常情況?!迸扇巳タ?,見淮河中的游魚無數(shù),都浮出水面涌向城門。蕭子良不久后去世,終年三十五歲。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②。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 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 新詩準備,廬江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注釋:①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時辛棄疾閑居江西上饒。提刑,官名, 主管地方司法、監(jiān)察等事務。②繡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 旨是安撫巴蜀百姓。④銅鞮陌:代指襄陽。
14.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詞的開頭四句,先寫對方行程,再寫自己的多病與離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悵。
B. 李正之即將遠赴蜀地擔任要職,作者滿含深情地稱許友人才華出眾,巨筆如椽。
C. 作者認為荊楚路上的江山美最都是作詩的好素材,如廬山景、赤壁浪、襄陽月。
D. 詞的結尾兩句,作者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表達對友誼的珍惜與贊美。
15. 淸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本詞的藝術特色說:“豪放之中,卻有多少細膩溫情。請談談你對上述評論的理解。
【答案】14. D 15. (1)該評論“豪放”中有“細膩溫情”,意思是指詞人豪放大氣的詞風中有溫婉細膩的情感抒發(fā)。(2)“千古浪”“三更月”“萬里雪”等意象的選取豪邁大氣,營造了氣勢恢宏的意境;“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期許與勉勵,體現(xiàn)出豪放之風。(3)“不堪離別”“兒女淚”“須相憶”又深情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細膩而真實的感受,對朋友濃濃的牽掛關切之意表達了詞人“細膩溫情”的溫情。
【解析】
【14題詳解】
該題是對詩歌的綜合考查,涉及煉詞煉句,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斷等多個層面。解答該種題型時,首先通讀全詩,整體理解把握詩中寫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發(fā)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結合選項涉及的具體詩句逐一進行分析判斷。D項,“作者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表達有誤,梅花花開、大雪紛飛是眼前之景,并非回憶之景。故選D項。
【15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藝術特色。賞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先仔細研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可以從詩歌的語言,表達技巧,選取意象等角度分析。本題要求結合本詞分析“豪放之中,卻有多少細膩溫情”。意思是指詞人豪放大氣的詞風中有溫婉細膩的情感抒發(fā)。賞析時,抓住兩個詞語“豪放”和“細膩溫情”。本詞是送別詞,“豪放”表現(xiàn)為,詞中選取了“千古浪”“三更月”“萬里雪”等豪邁大氣的意象,營造氣勢恢宏的意境;另外,詞中抒發(fā)的情感也有“豪放”之氣,詞中運用“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期許與勉勵,有豪放之風。同時,詞中“不堪離別”“兒女淚”“須相憶”又表達了對朋友濃濃的牽掛關切之意,能表現(xiàn)詞人內心細膩而真實的感受,體現(xiàn)了“細膩溫情”這一特點。
【點睛】解答此類綜合考查學生對詩歌賞析能力題,涉及到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歌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三)名篇名句馱寫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遙游》中,莊子認為宋榮子在世人都稱贊他時卻并不因此而奮勉,世人都非難他時也并不因此面沮喪,只因他能夠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說明了在前朝任職的目的而打消普武帝疑慮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span style="display:none">VuC答案圈
(3)不吸取前人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陚》中說:“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2). 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 本圖宦達 (4). 不矜名節(jié) (5).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6).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識記A。名句背誦默寫難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滿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來,二是寫了錯別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課內的句子當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內容記憶,這樣不會背錯填錯句子,同時關注其中易錯的字。這些字主要是形聲字,考生很容易寫成同音異形字,如本題中的譽、沮、宦、矜、鑒等詞,都要格外留意。
第Ⅱ卷 表達題
三、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17.在下面一段話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與眾多歐西事物的“遷地弗良”不同,文學史這一著述形式進入中國以后,很快便 ,而今巳經(jīng)變得枝繁葉茂。歐洲十九世紀興盛一時的文學史,在十九世紀末遭遇了來自審美主義的 ;二十世紀中葉,在美國學院占據(jù)主流的“新批評更是公然拒絕文學史;盡管后來隨著文學社會學、接受美學、新歷史主義等研究路徑的展開,文學史一度有復興之勢,但對這一學科進行理論反思的聲音,—直 °
A. 落地生根 置疑 不絕如縷
B. 入鄉(xiāng)隨俗 質疑 若隱若現(xiàn)
C. 落地生根 質疑 不絕如縷
D. 入鄉(xiāng)隨俗 置疑 若隱若現(xiàn)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落地生根:比喻長期安家落戶或切切實實、一心一意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入鄉(xiāng)隨俗:是指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shù)氐牧曀祝@個成語常形容外鄉(xiāng)人尊重、適應和主動融入當?shù)仫L俗文化。本題所給文段說文學史進入中國,如今已經(jīng)“枝繁葉茂”,用“落地生根”恰當。質疑:提出疑問。置疑:懷疑,多用于否定句。文中不是否定句,用“質疑”正確。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形容形勢危急或者聲音細微悠長。若隱若現(xiàn),強調的是模糊、不清楚。文中用“不絕如縷”恰當。故此題答案應為A項。
點睛:本題考查近義詞辨析的能力。辨析近義詞的基本原則是同中求異,具體方法:從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兩方面;從詞的意義方面辨析,包括詞義的范圍大小、詞義的側重點、詞義的輕重、詞義的具體與概括等方面;從運用上辨析,包括習慣搭配、詞性和句法功能、適用的對象等。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組是( )
A. 為促進廣大同學自覺養(yǎng)成文明排隊、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規(guī)則,現(xiàn)長期面向全校招募食堂引導志愿者。
B. 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準備設立一個信息共享平臺,以便成員單位及時應對并了解在抵抗山區(qū)生態(tài)災害時可能遇到的危險。
C. 專家表示,我國房地產(chǎn)今后一段時間還將保持穩(wěn)健發(fā)展的勢頭,仍是國人投資、 抵御通脹的主要手段。
D. 歷史上看,現(xiàn)代西方人是羅馬文化與莪督教文化的直接后裔,跟古希臘文化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是他們廿愿宣稱自己是希臘文化之子。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語病的能力。A項,“養(yǎng)成文明排隊、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規(guī)則”成分殘缺,應改為“養(yǎng)成文明排隊、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規(guī)則的習慣”;B項,“及時應對并了解”語序不當,應改為“及時了解并應對”;C項,“房地產(chǎn)……仍是國人投資、抵御通脹的主要手段”搭配不當,可在“仍是國人投資、抵御通脹的主要手段”前加上“投資房地產(chǎn)”。
19.學校舉辦對聯(lián)展覽,下面是某學生收集的四副對聯(lián),對聯(lián)與人物對應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
狂到世人皆欲殺,醉來天子不能呼?
世事洞明皆兒女情事,人情練達即釋道真理。
功名事業(yè)清流山,道德文章豐樂亭。
A. 老舍 李白 曹雪芹 韓愈
B. 魯迅 李白 曹雪芹 歐陽修
C. 魯迅 柳永 莊子 歐陽修
D. 老舍 柳永 莊子 韓愈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①中國小說史,指的是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國小說史略》,“莫作空頭文學家”本是魯迅先生留下的遺言,根據(jù)這些信息可知此聯(lián)寫的是魯迅先生。②下聯(lián)出自《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庇纱丝芍寺?lián)寫的是李白;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紅樓夢》中寧國府上房內聯(lián)語,根據(jù)這一信息,可知此聯(lián)寫的是曹雪芹;④《豐樂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根據(jù)這一信息可知此聯(lián)寫的是歐陽修。故此題答案應為B項。
20.下列交際用語使用不得體的一項是( )
A. 近日拜讀了您的大作,我心中有了一種醍醐灌頂之感。
B. 歡迎各位高朋,請大家盡快入座,演出馬上開始.
C. 仁兄初次蒞臨舍下,小弟招待多有不周,還望海涵。
D. 你發(fā)給我的文章我已經(jīng)看了,并潤色了其中的一些段落。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A項,大作:稱人作品的敬詞,使用得體。B項,高朋:高貴的朋友,對賓客的敬稱。使用得體。C項,蒞臨:來到,來臨,光臨,敬辭。舍下:謙詞,指自己的家。海涵:多用作請人原諒之辭。這三個詞語的使用均得體。D項,潤色:修飾文字,使有文采。一般不帶賓語,并且“我已經(jīng)看了”屬口語,“潤色”傾向于書面語,語體色彩不一致。故此題答案為D項。
21.下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息: 氣息,這里指風
B.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之:的
C. 絕云氣 絕:直上穿過
D. 未數(shù)數(shù)然也 數(shù)數(shù)然:拼命追求的樣子
【答案】B
【解析】
【詳解】該題考查學生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推斷能力。推斷一定要結合語境理解選項句的含義,將所給的義項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語境。要注意,文言實詞大多一詞多義,解答時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積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意義的詞語。虛詞也有不同的意義和用法,具體解答時要根據(jù)它在句中的作用來確定它的詞義。同時還需做好課內知識的遷移。平時學生中要注意積累虛詞的用法和意義。B項,之,動詞,到、往。不是助詞“的”。故選B項。
【點睛】文言實詞推斷一定要結合語境理解選項句的含義,將所給的義項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語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推斷:(1)常識識記法。文言實詞的推斷還要求考生必須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如 “乞骸骨”(告老還鄉(xiāng))、“下車”(官員剛到任)、“春秋”(年齡)、“結發(fā)”(男子成年)等。(2)聯(lián)想遷移。近幾年文言文考查都堅持“課外材料課內考”這一原則,即考查的語段和內容是學生陌生的,但知識點卻是課內的,可從學過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語典故中找到相關依據(jù)。(3)通假代入法。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不妨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fā),(4)利用字形推。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測字義就是一種正確的理解途徑。(5)互文對舉。 幾個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對、相反的關系。 (6)語法推斷法。用語法分析法分析實詞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
22.下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門衰柞薄 祚:福分
B. 具以表聞 具:詳盡
C. 告訴不許告 訴:申訴苦衷
D.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區(qū)區(qū):微小
【答案】D
【解析】
【詳解】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推斷的能力。文言實詞大多一詞多義,解答時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積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意義的詞語。D項,區(qū)區(qū),拳拳,形容感情懇切。不是微小的意思。故選D項。
【點睛】文言實詞推斷一定要結合語境理解選項句的含義,將所給的義項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語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推斷:(1)常識識記法。文言實詞的推斷還要求考生必須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如 “乞骸骨”(告老還鄉(xiāng))、“下車”(官員剛到任)、“春秋”(年齡)、“結發(fā)”(男子成年)等。(2)聯(lián)想遷移。近幾年文言文考查都堅持“課外材料課內考”這一原則,即考查的語段和內容是學生陌生的,但知識點卻是課內的,可從學過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語典故中找到相關依據(jù)。(3)通假代入法。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不妨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fā),(4)利用字形推。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測字義就是一種正確的理解途徑。(5)互文對舉。 幾個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對、相反的關系。 (6)語法推斷法。用語法分析法分析實詞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
23.下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廊腰縵回 回:曲折
B. 蜀山兀 兀:高聳
C. 獨夫之心 獨夫:殘暴的統(tǒng)治者
D.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鑒:以之為鑒
【答案】A
【解析】
【詳解】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推斷的能力。文言實詞大多一詞多義,解答時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積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意義的詞語。A項,縵:一種無花紋的帛,用在這里是名詞做狀語,像綢帶一樣。不是曲折的意思。故選A項。
24.仿照下面句子寫一段文字,要求:①結構與所給句子相似:②內容要有一定的哲理性。
春蠶和蜘蛛,雖然都在忙忙碌碌地織網(wǎng),但一個在奉獻,一個在索取。奉獻者給予人類的是寶貴的財富,索取者留給人們的卻是輕蔑的鄙棄。
【答案】蜜蜂和蝴蝶,雖然都在花間飛舞,但一個在創(chuàng)造,一個在虛度。創(chuàng)造者奉獻給人類的是甜美的生活,虛度者留給人類的卻是生活的垃圾。
【解析】
【詳解】該題考查學生仿句能力。做仿寫題,首先,看題目,明確顯性要求。有的題目對句式、修辭格、仿句內容等有明確限定,只有將題中的這些要求吃透,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規(guī)范句子。其次,審例句,明確隱性要求。有的題目沒有明確告知仿寫要求,這就要我們仔細分析,這一步是答題的關鍵。不同的例句隱性要求不同,我們一般可從“形神”兩方面去考慮。先看清事例是一個什么樣的句子,各個成分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然后比著葫蘆畫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或相似,然后看清楚有沒有修辭手法。
【點睛】句子仿寫,就是按照試題上所給的句子形式,要求考生再寫出一個或幾個同樣類型句子的一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的模仿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遣詞造句能力。這類題看起來比較簡單,有現(xiàn)成的例句可以模仿,但要真正做好,也需要動一番腦筋。因為,模仿不是簡單的照搬,模仿中有創(chuàng)新,更要推敲詞語的搭配和運用。就近幾年中考情況來看,一般有仿寫排比句、仿寫比喻句、仿寫對偶句、仿寫名言句、仿寫情景句等五種類型。
四、寫作
2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曲中有這樣幾句“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 年輕就老了,生兒養(yǎng)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 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這幾句飽含深情的歌詞,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對材料的理解,寫—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答案】
把時間掌控在自己手中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春晚上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感動了億萬觀眾。是啊,時間都去哪兒了?習領袖的時間都被工作占去了,那么我們的時間呢?我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托?杰弗遜說過:“一切人生來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說所有與生俱來的差距是極其微弱的。然而,從生來平等到物競天擇,不就是在拷問我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嗎?人與人的差距就是在不經(jīng)意間積累起來的,我們必須得承認,自己才是命運的決定因素,我們的時間去哪兒,掌控在我們的手中。
年少輕狂時,你是否也許下了宏偉的諾言?這諾言是不是也早已隨著那小溪緩緩流走,清洗的格外干凈,沒有留下一絲的痕跡?甚至有那么些時候你會以為自己失憶了,腦海里空缺了那段時間壯志勃勃的韶華。走在當下,惹人陶醉的戀情,讓人放松的游戲,消磨時光的聊天工具,占據(jù)著我們的時間,充斥著我們本不該麻木的心靈。我們要經(jīng)常問一問自己,時間到底去哪兒了?是被消極籠罩還是被樂觀將自己的世界包圍?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這是雨果曾經(jīng)說過的話。道理也實為簡單,不過是要堅持不懈、敢于突破罷了,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僧斘覀兪种芯o握時間的時候,為什么不能夠好好的珍惜它,去完成那叫做堅持的使命?
回首我們的青澀時光,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時間從我們的筆尖滑過,從我們的歌聲跳過,從我們的書邊溜過。這些時間,我們真的確定知道它去哪兒了嗎?
還記得一個原美國布朗大學校長,現(xiàn)任卡內基基金會領袖瓦爾坦-格雷戈里安的童年故事。他6歲的時候,母親便因病去世。他由祖母在伊朗的山區(qū)帶大。祖母也是一個很不幸的女人,由于戰(zhàn)爭和疾病,她失去了所有的孩子。但她卻并未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她經(jīng)常教導格雷戈里安說:“孩子,你可以失去你的美麗,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財富,但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彼运x擇了樂觀的面對生活,把時間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于是才有了后來的輝煌成就。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我們就老了。這將是我不久后回蕩在心底的歌謠,不要以為這離我們還很遙遠,所以現(xiàn)在肆無忌憚的揮霍。趁它現(xiàn)在還在我們的身旁,就緊緊的握住它的手,帶著它去遠方夢想天堂。
希望我們年老的時候唱的歌曲是這樣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好好地笑著、專注著就老了。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是一則材料作文,審題難度不大。考生需要考慮,“時間都去哪兒了”這句話出現(xiàn)的背景、感嘆的內涵等,然后進行挖掘。時間都去哪兒了,意味著時間已經(jīng)流逝,而自己卻并未發(fā)現(xiàn)。有撫今追昔、珍惜時光之感。而時光之所以值得珍惜,在于其所負載的人生、經(jīng)歷、情感、精神等。在立意上,習領袖說,我的時間都被工作占去了,考生也可以針對“時間都去哪兒了”這個問題給出解答,然后依據(jù)自己的答案立意。例如,央視最近發(fā)起了關于“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的街頭采訪,有人說:我的時間都為了工作,那是我的價值體現(xiàn)。有人說:過去的時間,最幸運的事兒就是結識了好朋友……可見,關于這一問題可以有很多解答,考生可以從更多方面進行解讀。另外,考生也可以選用近年熱議的親情類主題。時光代表的時間流逝,人生易老,在許多人心中喚起了對親情的回響和呼喚。與當下空巢老人等社會現(xiàn)實緊密結合。而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選用哪一種立意,考生的文章都要關注社會,而不僅僅是空洞的勵志,或者空談珍惜時間等等。立意角度:(1)品味成長,感受生命。(2)珍惜當下,不虛度光陰。(3)感恩父母。(4)其它可以理解的立意。建議平均分48分。
在文體選擇上,本題可以針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討論,可以抒發(fā)感情,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敘述。
考點: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E。
數(shù)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